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

含义: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,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,以反对资本主义,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,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。

鲜明特征:

  1. 科学性

  2. 人民性

  3. 实践性

  4. 发展性

哲学的基本问题、哲学派别的划分和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

基本问题:存在和思维、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。

唯物主义:存在决定思维
唯心主义:思维决定存在
可知论: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,人的意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
不可知论: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,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。
唯物史观: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
唯心史观: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
辩证法: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
形而上学:不承认………………

物质观、运动观、时空观、实践、意识

物质观

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: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。正促错阻

物质: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

意识: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,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

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

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:

  1.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;
  2.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。

运动观

  1.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
  2. 运动是绝对的,永恒的,无条件的
  3. 静止是相对的,暂时的,有条件的

运动的含义: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。

运动与静止: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,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。

运动与物质的关系:二者不可分割,运动是物质的运动,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。

时空观

时间的含义: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、顺序性

特点:一维性,即一去不复返

空间的含义: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、伸张性

特点:三维性

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: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

实践观

世界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

意识观

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

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

联系与发展的观点

内涵

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否定理解

基本特征

基本观点:联系+发展

方法论:密切关注发展的实际,突破不相符的成规陈矩,注重创新,提出新问题,开创新境界

联系

联系的含义: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、相互作用的关系。
联系的特点:

发展

发展的实质: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

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:原因与结果、现象与本质、内容与形式、必然性与偶然性、现实性与可能性。

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:对立统一规律(矛盾观)、质量互变规律、否定之否定规律。

矛盾观(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)

对立统一规律: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,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、变化和发展。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: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与斗争性;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;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。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

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,相辅相成的

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,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

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

量变与质变

  1. 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
  2.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,抓住时机可以促成质变

质量互变规律: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。

否定之否定规律(辩证否定观):

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,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

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,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,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

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

辩证否定的实质是“扬弃”,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,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。

五大思维:战略思维能力、历史思维能力、辩证思维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、底线思维能力

实践观

实践的本质含义: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。

实践的基本特征:

认识的基本特征:

与认识的关系

正(认)促(实)错阻

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

实践决定认识,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。

理性认识,感性认识

  1. 实践获取感性材料
  2. 经过理性思考,将感性材料发展为理性认识

真理与价值

真理的定义: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

真理的属性:

真理与认识(看到真理必答)

  1. 认识具有无限性,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
  2. 认识具有反复性,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
  3.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,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

价值

必答

  1. 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
  2. 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
  3.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

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

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

社会意识

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

文化的作用

  1. 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
  2. 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
  3. 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

生产力和生产关系

生产力和生产关系

生产力:生产资料和劳动者

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:辩证统一

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

社会形态更替

社会历史发展动力

社会两大基本矛盾

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作用

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的作用

改革

科技

人民群众

方法论

目的,手段都是群众

杰出人物

商品经济

商品:为了交换而生产
条件:

使用价值:商品的有用性,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
价值: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

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

具体劳动:形成使用价值
抽象劳动:形成价值

货币

共产主义

共产主义的基本特性

两个必然

两个绝不会